由贵阳市总工会主办,南明区总工会协办,贵阳市图书馆承办的贵阳市职工读书活动线下第二场读书分享会,于7月12日下午在美丽的南明河畔,飘满书香的贵阳市图书馆开讲。
一场题为“诗歌与生活”的读书分享会,竟使贵阳市图书馆多功能厅“爆棚”,近100个座位座无虚席后,过道上又熙熙攘攘地坐着来自南明区8个社区的市民听众。
本期主讲人是一位曾荣获贵州省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的贵州一级期刊主编,一位在商海大朝中,仍坚守在文学梦的先锋斗士。他是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花杂志社社长、主编,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李寂荡。
活动中,李寂荡老师带来了他的诗集《直了集》,并分享了他对诗歌与生活的感受。李老师认为:诗歌不是哲学,而是对人世、生命、自然的直接感受,并在感受激化下的思索。
李老师表示,诗歌是他的一种生活爱好和兴趣,是他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中学时,就与几个爱好写诗的同学和朋友创办了校园诗刊《春潮》和民刊《绿梦》,写诗从那时就开始了。“我写诗主要靠经验和直觉,对自已的作品强调‘有感而发'。以为,写作是‘虚席以待'有‘诗兴'的时候就写写。对于我来说,‘诗性'存在于环境、更存在于内心。当然,既然写诗是我的爱好和‘专业',我是不会放下它的。相信最近几年会有第二、第三本诗集出版。”
在李老师看来,诗歌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好的诗应该是形而上的,也是形而下的,最好的诗歌是切入肉体和灵魂的,也是发自内心的、有精神的和生命的。是体验和想象的集合,是当下生活的写照,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是强烈的生命诉求,是对现实人生的追问、打量和思考。诗歌应是所有文学文体当中“文学性”最强的文体。诗一定要有“诗性”,要具有“审美性”。
李老师的分享,赢得了全场职工书友、诗友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不少诗友自告奋勇地上台朗诵了李老师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