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简介 本馆动态 开馆时间 部门介绍 入馆须知 办证须知 馆藏分布 地方文献 服务网点 地理位置
云读山水•走读贵阳 三线建设之新光厂——不能忘却的回忆
2022年12月30日

走读贵阳,走读大街小巷,发掘身边的人文历史,筑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之城。12月30日,“走读贵阳”阅读系列活动之“三线建设之新光厂——不能忘却的回忆”短视频上线,通过视频讲述贵阳故事,展现乌当区新光路——新添光学仪器厂、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变迁。

本次活动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贵阳市图书馆、乌当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乌当区图书馆主办,用拍摄视频的创新阅读方式深入贵阳大街小巷,探访、记录贵阳的人文历史变迁,并通过线上视频展播让广大市民了解家乡,宣传多彩贵州,讲述贵阳故事,塑造贵阳城市人文形象。

为了记录“三线建设”年代和三线人建设贵阳的历史,展现三线厂废旧厂区改造的成果,10月31日,贵阳市图书馆摄制组走进新光路,摄制“云读山水•走读贵阳三线建设之新光厂——不能忘却的回忆”短视频。60年代的三线建设,成为一代人的回忆,这是一段共和国历史上的不凡历程,在那个汹涌奔腾的时代,无数来自上海的建设者,凭着奔涌的激情举家西行来到贵州,开山平地,用艰辛、血汗和生命书写了贵州和贵阳工业发展历程的辉煌篇章。

摄制组一行来到新光路(原新光厂),找寻当年的痕迹。在三线建设博物馆内,我们看到了很多当年生产的设备,包括望远镜、潜水镜等精密仪器,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了解整个贵州三线建设的过程、产品,了解到三线建设奠定了贵阳现代化工业基础,极大地推动了贵阳社会经济的发展。

来到三线建设老车间,60年代的气息扑面涌来。老旧的设备,手工的操作,精密的仪器,都在向我们诉说那个年代的故事。目前,这个老车间还在生产,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仪器,一件件产品从他们的手中走向市场。据悉,此车间即将改造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在此采集到很多现场资料照片。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线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在新光厂家属区对一代工人、二代工人进行了采访。一代工人杨锦凤与顾元昌夫妻两人,60年代跟随父母从上海来到贵州,在新光厂相识相知,如今已经携手走过了几十个年头;二代工人王炎铭如今已经59岁,如今任职车间部长助理。怀着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爱,他们向我们回忆起那段往事。

即使是现在,尚存的老家属区、老厂房、还有老树,依然散发着当年的火热气息,让人感受到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三线人用艰辛、血汗和生命铸就的一段传奇。新光厂与其它三线建设厂矿一样,都是贵阳当代史的传奇华章,是永远的记忆标签。


三线建设之新光厂-不能忘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