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的整体,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形成的一个特定的自然综合体。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简单的说就是你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自然带则是空间尺度较小的地域差异。
    探究新知
    自然带基本概念
    所谓的自然带(natural belt)是指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广义的自然带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等一系列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统称,甚至包括垂直带。狭义的自然带仅指最高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在自然环境的要素中,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它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而植被是气候的产物,自然带与气候关系密切,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所以自然带一般是以温度带和植被命名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气候就有什么样的自然带。
    1.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 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展,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其最大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非常明显,雨季草木欣欣向荣,百花盛开,干季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荒漠带 又可分为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南非以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早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非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重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促使强烈的蒸发,使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温带荒漠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温带荒漠带的土壤主要是荒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在它们中间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及盐土。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5.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本带绵亘于大陆西岸南北纬约30°~40°地区,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沿岸、智利中部、非洲西南部和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海岸,对应地中海气候分布的范围。植物体具刺,特别是叶变刺的典型特征,具有相当的抗旱能力。本带的代表性土壤为褐土,淋滤较弱,有钙化现象,但与我国华北的褐土不尽相同。
    6.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至于温带大陆的中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在亚欧大陆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亚洲东部的勘察加、库页岛、日本北部和朝鲜等地。北美大西洋沿岸,南美的巴塔哥尼亚也有分布。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直到东北的南部如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等地。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这里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7.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根据草本植物的种类成分,可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原。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斑状分布的碱土及盐土。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目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8.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这里的动物界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俐等耐寒动物为多。
    9.苔原带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所有这些环境条件,都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鲜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在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之间,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过渡带——森林苔原带。
    10.冰原带 冰原带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均温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0℃。这样,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界很贫乏,在南极大陆上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无论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都栖息着鲸和海豹。
    小结:主要陆地自然带的景观特征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紫貂

灰化土

冰原带

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考考你:你能说出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吗?

    排除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理想的大陆自然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每一带都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类型。自然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断发展的,各带之间没有显着的固定界线。从赤道向两极,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地域分异与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域单位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带的影响,还受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自然带复杂得多。我们可以把陆地的地域分异概括为三大类: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这是世界自然带形成最主要的原因。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想一想:喜马拉雅山(珠峰附近)南坡和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珠峰附近的垂直自然带,南坡明显而复杂,北坡比较简单。这是因为南坡相对高度大,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丰富,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北坡相对高度小,基带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寒冷,自然带的垂直分带简单而又不怎么明显。南坡出现一系列的森林带,而北坡没有,出现的只是高寒环境下形成的草甸草原、寒荒漠与积雪冰川带。南坡积雪冰川带反比北坡要低四五百米,这和南坡降水丰富,北坡降水少有密切关系。南坡的冰川属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北坡冰川则属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
    深入思考: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坡(珠穆朗玛峰附近)的雪线比北坡低?

    在高纬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附近降雪量与消融量相等。在雪线以下温度较高,消融量超过降雪量,使每年降雪全部融化。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降雪量超过消融量,而使降雪不断积累。由于各地气温、降雪量和地形等具体条件不同,雪线高度也随之变动。一般地说,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高,雪线也高。在同一山体,一般情况下,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
    另外,降水的多寡也是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重要因素,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喜玛拉雅山南坡(珠穆朗玛峰附近),处在北印度洋西南季风潮湿气流的迎风坡。喜玛拉雅山南坡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而北坡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方达6200米。因此降水丰富的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属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要低。
    习题精选

    1.读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且②③之间有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2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况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4.关于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
        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
        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亚热带-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5.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全球性尺度分异是地表景观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C.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分市属于局地尺度的分布
        D.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区域尺度的分异

    7.南半球缺少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苔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参考答案

1.(1)C(2)A  2.B  3.C 4.B 5.D 6.D 7.A 
    知识拓展
    自然带分布的特殊性及成因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的各自然带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但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在某些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就表现出一种特殊性,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够完整或很不鲜明。

    1.四处热带雨林自然带的分布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带。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自然带的分布
    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自然带的分布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离海较近,并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较少所致。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沿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的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热带荒漠自然带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部和东部,而非洲大陆东北部紧接亚洲大陆干燥区,通过那一地区吹来的东北风都是干燥的,他们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非洲北部的干燥程度。所以非洲东北部,即使是滨临红海与东地中海的地段也是沙漠区,从而使得撒哈拉沙漠成为东西绵延万里,几乎三面都达海边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