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的诗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反映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光辉。他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古朴,或清新,汇合在一起筑成了一座革命诗歌的时代丰碑。

    毛泽东(1893~1976)的诗词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了68首。他的诗词概括了中国半个世纪的革命岁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1)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生活的丰富与壮美。

    (2)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过人的气魄与胆识。

    (3)他的笔触还深入到感情世界,表现了革命背景下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毛泽东的诗词于雄浑豪放之间,自有一股扭转乾坤之势。他以这一鲜明的艺术个性,领一代革命诗词之风骚。毛泽东诗词将历史、现实、理想的内容超时空地融汇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新境界。写历史时,诗人着眼于现实,让历史成为时代的开端;写现实时,诗人揭示未来的理想境界;写理想,诗人又将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并将神话、想象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内容附于丰富的现实内容。毛泽东的诗词是他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亲自实践的硕果。

    毛泽东诗词意境深广而多彩。《沁园春 雪》是一个雄奇妖娆的境界;《忆秦娥 娄山关》本用来描写一场残酷的战斗,而读者见到的却是一幅色调浓烈、构图优美的画卷。色彩的运用不仅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而且使意境更加深远。

    毛泽东诗词善用比兴手法,如“雀儿”“鲲鹏”的对比,“百年魔怪舞翩跹”与“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对比;“昆鸟常笑老鹰非”,用老鹰的敏锐、矫健,比喻革命者的胆识与襟怀,《卜算子 咏梅》则以花喻人。

    善于推陈出新,对神话、典故进行大胆改造是他诗词的又一特色。

    2.《沁园春  长沙》时代背景

    1924年底,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央同意偕夫人杨开慧从上海党中央机关回湘疗养。次年2月,同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回到家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着手研究农村状况,发动农民革命斗争。几个月之间,湘潭西二区银田寺、韶山一带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显示了相当大的声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8月28日,由于韶山大恶霸地主成胥生告密,军阀省长赵恒惕电示县团防总局派快兵逮捕毛泽东。在韶山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他离开家乡秘密来到长沙。9月上旬,与庞叔侃等间道入粤。毛泽东逗留长沙期间,曾重游了旧地橘子洲。

    3.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