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通过一段影音资料来共同感受邓稼先 (点击“播放”按钮, 观看记录片)

  1993年,在杨振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邓稼先已经去世7年,我们追忆这位老人的同时,要铭记他的灵魂和他的事业。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在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中国是没有科学可言的。杨振宁认为,是原子弹的研究炸碎了西方对中国的思维定式,从而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站立”。

  1950年,邓稼先学成回国,1958年奉命开始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到1964年仅仅6年,中国的原子弹就已经爆炸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中国建立以后,对科技和国防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延误,以致造成西方的错觉,认为我们偷取了别人的技术。所有的一切,直到1986年邓稼先去世之后才被公诸于世,我们不禁对那些以邓稼先为代表的无名英雄们肃然起敬,他们没有诺贝尔的奖杯,没有先进的试验环境,却依然胸怀骇人的勇气、过人的坚毅,同艰苦的环境作了一次殊死的较量。在人生的搏击中他们是胜利者,在利益面前,他们却变身为盲人。我们对科学应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科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技术,也不是梦想,而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应尽的责任。所以,你应该在学习课文之后再一次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种方向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和荣辱。

 

 

  本文是邓稼先的同窗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传记文的一种。它用叙述、描写的方法,以追记本人或他人主要生平事迹为主,客观反映本人或他人的人生经历,可作为史料保存。回忆录选材真实而典型,语言简明而朴实。

  杨振宁在《邓稼先》一文中,选取了几个典型性的生活的横断面,高度赞扬了邓稼先把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本文精选了邓稼先生活的四个横断面,来赞扬他不平凡的一生,并把邓稼先的一生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写,把他的一生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语言上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相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文章抒情色彩比较浓。重点阅读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思考邓稼先最大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是什么?如果奥本海默于上世纪 50 年代在中国工作会感受到什么——试展开你的想象,以《奥本海默在中国》为标题写一段人物传记,注意要求使用第三者的口吻。

 
 

  1.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中心并开启下文。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3.——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

 
 

        躬尽jū cuì   páng   yùn   马革guǒ  tǐng

        为人知xiǎn    zǎi    xiòng    罗布    xūn

 
 

  默读,然后大声朗诵并背诵课文中这部分文字。

  附节选

吊古战场文

(唐)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他从美国归来,带了几双尼龙袜子送父亲,还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

■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他都用来买饼干与同事们分享;他在基地度过 10 年单身汉生活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 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自己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

■得知患癌症,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张爱萍悼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点击“播放”按钮, 观看视频)

 
 

  学习本课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可以成文吗?对于科学你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