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灵山公园相关数字地方资源库

书名:《贵阳市指南》

编者:贵阳市档案馆

ISBN:978-7-80770-386-0

《黔灵山志》序

东南山水之奇,如雁荡"者鲜矣,至谢康乐"而乃发之;西南山水之奇,如钴潭"西涧者鲜矣,至柳州“而乃发之。夫会稽、零陵开于上古,盛自秦汉以迄于今,而佳山水蕴藏其间者,且迟之又久而后得人以传。况国于黔才三百年耳,其灵境之湮没不彰者,可胜数耶?”

始者,密云禅师"卓锡天童,中兴临济宗旨;后山、紫柏人演法教,由吴越而海南,而楚蜀,遂遍行天下。今黔灵山赤松禅师”,密公世法派也、始来黔,厌城市之喧阗,思得空山,缚茅习静,始望城西之巅而异之,乃辟为禅堂。其山冈峦四合,自外睇之无所得,及登陟至顶,而后千奇万变,刻画呈露自师居山,士大夫日从之游,后先增饰,今则林木日以茂,游人日以众,丹岩叠嶂,口增而奇丽;飞楼涌殿,遍压山椒"矣。师乃于辑黔灵山志十二卷,而问序于余。

余以为宗教之传,自密公以及于师,凡三世矣。密公中兴临济于天童,而师中兴密公于黔灵。自宗教言之,则天童祖而黔灵孙,然而南戒山水,自岷山跨夜郎,界大江,中走楚粤,而结于吴越之间,则天童之脉自黔灵出也。故以胜概言之,则黔祖而天童孙。山亦自为祖孙焉,教亦白为祖孙焉。而兹山也,自师未居山之前,黔人无知黔灵者,自师居山,而黔灵遂为黔山之冠,是师为谢康乐、柳柳州也。他日以师为西南宗教之祖可也。

是为序。

※选自《黔灵山志》,引《贵州读本》修订本,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周起渭,字渔璜,贵州人,清代诗人。

注 释:

[1]雁荡:雁荡山,在浙江温州。

[2]谢康乐:即谢灵运,东晋诗人,封康乐公。他任永嘉太守时,发现雁荡山之美。

[3]钻潭:在湖南零陵,即唐代的永州。柳宗元贬永州司马,作《钻潭记》。

[4]贵州在明永乐年间建省,至清康熙年代约三百年。

[5]密云禅师:中国佛教临济宗的第三十祖,住浙江宁波天童寺。卓锡:锡;和尚用的锡杖;卓,植立。卓锡,指和尚居止。

[6]赤松禅师:贵阳黔灵山宏福寺的开山祖师,法名道领。俗姓韩,四川人,明清之际来黔,康熙初年在黔灵山建寺。

[7]山椒:山顶。

[8]南戒:唐代僧人一行提出我国地理分两戒。北戒相当于今青海、陕北、山西、河北、辽宁一线;南戒相当于今四川、陕南、河南、湖北、湖

南、江西、福建一线。

书名:《云岩区文史资料选辑》

编者:政协贵阳市云岩区委员会 学习文史社法制委员会

黔灵山

在贵阳市老市区的四大景区“东栖霞”、“南甲秀”、“西黔灵”、“北六冲”中,“西黔灵”得天独厚占尽了名山、古寺、公园三秀荟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优势。这“西黔灵”指的便是黔灵山景区。

黔灵景区由名山--“黔南第一山”的黔灵山和十方丛林的黔中佛教圣地弘福寺以及目前贵州省4座国家A级公园之一的黔灵公园组成,集山水、古寺、园林为一体的游览胜地。景区以山得名,黔灵山是载体,又以弘福寺而出名,以公园景区布局为烘托,三者相得益彰。

清人阎兴邦著有《黔灵山记》,其文曰:

山川,天地之秀也。有异者焉,则人羡之矣;有尤异者焉,则人万羡之矣。然亦有晦于古,显于今,若雁荡之物色于宋,西山、钴钱母皆因子厚而传。要之。扶舆磅礴之气,产在一隅,不遇奇人杰士,辟径剪榛,表而出之,其灭没不彰者,正未可涯量也。

曩于京师,值天子命儒臣修《一统志》,征四方地图郡邑之册说,上之太史。予时往披览,如贵阳一府,曰某山某山,无所谓“黔灵”者也。及癸西移节斯地,适新《地志》初成,因阅山川条,而“黔灵”在焉,心窃疑之。如是者五年,而四方之宾客,在郡之有司,往往向余谈其胜,且有以山诗示余者。而余也,既无康乐之癖,又不蹈潘孟阳之辙,孜孜砣吃,自早及暮,惟一方之利病是问。虽山林水石笑余为俗,而余岂遑顾哉!

今夏四月既生魄,与诸佐劝农于郊,遂过威清关,寻檀山逶迤而进。则众山环抱,石径险仄,一线盘旋,诚有若新《志》所云者。

是日也,浓阴覆谷,雨师作崇,浓沥沥而不止。于是目益眩,路滑,足益屡踬,群相扶掖,始陟其颠,乃憩于弘福寺。

寺则赤松上人所建也,因问山之始末于上人。上人曰:“此器大罗木寨民罗氏世业。康熙十一年,杖锡至此,爱其上有平原地可以结庵,因乞之。至十二年,大殿两廊告成;又五年,经楼五间馀殿若干,次第毕工。辛未冬,又从巴蜀涉荆楚,下江浙,礼普院太白、天童,复由金陵达章贡,循彭蠡,遵鄂岳,溯湘沅而归,乃得释藏之全部而咛储楼。此僧一生之苦行,敢稽首达尊,作为方便,愿大檀越共记之,庶黔灵一山,藉以益传。

余以不文辞,薄暮回署。明晨,上人命徒请记。余告之曰:“凡事不难于创,而难于守。余游天下多矣:曹溪一席地,己为争之场;而嵩之少林,亦渐漂于风雨。今上人建兹山,如台之雁荡,永之西山,自唐迄宋,愈久愈新,斯如荷担如来。非然者,山石有时而泐,像教有时而湮,皮纸骨笔,岂能长留于虚空?诚司及于无死无生,则一切功德,皆有漏之因,而木落山空,水流云委,万壑千岩,纳之芥粒。兹山也,如舍卫城;固有龙象护之矣!”

阎兴邦,号梅公,直隶宣化人。清康熙举人,历官贵州巡抚。

好为诗,古文端雅有体。有《冰玉堂集》。

黔灵山,推为黔灵第一山,素有灵山福地之称。1959 年 10月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游黔灵山时,题“黔南第一山”刻于上山的九曲径第八道拐的石壁上。

黔灵山位于贵阳老市区西北郊,距市中心一点五公里。黔灵山区由三岭、三峰、三岩、一山组成,即:大罗木岭、白象玲、象王岭和中峰、杖钵峰、宝塔峰以及关刀岩(贵山)、八角岩(今叫八鸽岩)狮子岩及檀山等。总面积三千余亩,约三至四公里。

黔灵山脉是贵阳盆地西山脉的一部份,山向坐西北而向东南北有文笔峰即骊珠山、雅关山相拥,南有狮子山。(传说中云岩区游内有双狮,一在西南、一在东北、黔灵也以声的狮子山为雌狮)守护。西有贵州第一泉“圣泉”相辅,且由“圣泉”及“贵山”、檀山……等诸山峰形成的“黔灵八景”点缀,”“黔灵八景”孕育出“黔灵八景诗”为黔灵山乃至云岩区境内丰富文化底蕴。

这“黔灵八景”及其“八景诗”是:

第一景 “贵山永奠”。关刀岩,远看犹如一个身披披毯端坐的彝族贵族,故又名贵人峰,是明代最早为贵阳人共称为贵山的山,有联云:“天地之间人为贵,风雨不动安如山。”贵阳之名得源于“贵山之阳”的贵山,即此山。与天马山即马鞍山相望。“贵山永奠”诗曰:“阅尽黔南几处峰,四周山色影重重。黔灵秀色犹堪画今古人传乏水封。”又:“树外烟云云外峰,一峰秀压嶂千重,钟灵既启人文瑞,更兆心空及第封。”

第二景“圣泉百盈”。圣泉位于黔灵湖以西川黔铁路西侧的黔灵镇圣泉村。其诗曰:“山后涓涓涌圣泉,盈虚消涨景堪传。濯缨濯足凭君取,千古流清出自然。”又:“直源寄妙证灵泉,消息盈虚日度传。三界见思空未得,临渊一洗返天然。”

第三景“洗钵澄溪”。位在九曲径第九拐的洗钵亭后边亭下,有一天然山窝,周围丈余,昔有清泉自山岩出,积于窝中,形成一池,终年不甘,为上山僧人洗钵处。今池尚在,但水常不清。其诗曰:“优县花开照眼明,曹溪一滴水同清。老僧净钵沉潭下,无限红莲倾刻生。”又:“长天俯静水空明,两镜交光混太清。余味不留还洗钵,归来月向远峰生。

第四景 “翠竹龙潭”。位在上完九曲径后,在山窝弘福寺前有小溪沟一条,上有双桥,原来在旁边有竹林,下临小溪即今省政府所立“弘福寺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附近,今有溪无竹。其诗曰:“寒潭云墨隐潜鳞,翠竹青青不计春。定是懒为行雨去,听径稳卧不惊尘。”又:“云生清涧水声低,不有尘嚣有鸟啼。浴罢松风归尚早,幽香阵阵起前溪。”

第五景 “玉猊拥座”。位在“大雄宝殿”后边南侧高地,两株红豆树附近(红豆树尚在)。原有一巨石,其形状似传说中的神投税,因此状似狻猊的巨石在弘福寺后侧,恰似护卫,故最名”活家拥座”弘福寺附属建筑扩建时此巨石不复存在。其诗曰:万里奈离佛法宽,青猊高踞似盘龙。从来瓦跞犹能说,非相非空是大观,又:“丘壑云填福地宽,穿云突有玉猊蟠。谁云四大空无座,四大?无如是观。”

第六景 “狮象献瑞”。弘福寺南有象王岭,东南有狮子岩(公园大门右侧),东北有白象岭,这“二象一狮”成三角形,把弘福寺拱卫在中间,故景叫“狮象献瑞”。其诗曰:“狮象岩传天目南,如今边缴亦同参。巍巍并峙惊人意,日照霞翠烘拥兰。又:“大吼无声斗指南,圆机谁解个中参。何时妙被象王会,笑向晴空瑞耸兰。”

第七景“檀山清涧”。位即今麒麟洞左右两小溪。该洞所在山名檀山,下有洞名檀山洞,亦名唐山洞、云岩洞,俗名麒麟洞。从今动物园流下的山泉,顺山脚小溪沟流过洞门,如逢大雨,从今檀泉后侧有另一山水流至洞外下边深潭潭内,水大时,飞花滴玉。此景如今大雨天还能再现。笔者曾在大雨时专门去考察过,确仍有“雨霁观瀑”之感。而今公园新造景区“七星潭”的水即源于此。其诗曰:“百尺飞泉落涧低,空山一路有猿啼。稚州何必求勾漏,无量丹沙是此溪。”又:“烟敛寒潭可数鳞,竹阴深锁不知春。山灵只许龙潜隐,绝断人间万类尘。”

第八景 “云盖三台”据《山水志》说:“三台峰,峙之正东,为黔灵远朝,缥缈天际,殆生成之间。”《胜概》说:“又其象王岭东外,则狮子山昂伏为案,上有“云盖三台’,缥缈天际。又记载:“今名白象岭居中段,弘福地正向它的凹口。”据此,则“云盖三台”所指应是今白象岭与狮子岩一线的三座山顶或平台,其诗曰:“祥云如盖覆山来,点缀烟云去复回。飘缈三合天际外,衡山瑞霭不须开。又:"静三台安不动,劫波一一花开。明霞朝去暮云来,变古幻今天地回。”

黔灵山上散布井(泉)十余口,其中有名的有白象泉、檀泉、月亮井(位于弘福寺侧园洼地上方垂崖之下)碑额曰:“赤松造井”、生生泉,在“明月池后,泉旁有雕龙抱柱石亭一座(见图片《六角石亭》)、甘露泉在弘福寺右后侧、大罗泉,在《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右侧约百米、博爱泉,在黔灵湖右岸、川黔铁路上方之山岩中,水池壁上书有“博爱”二字,每天有市民络绎不绝来此取水。这些名井,不但水质上剩,如白象泉、檀泉、生生泉、月亮井等还是一景。

黔灵山,林木葱笼,自然景色秀丽,景观奇漪,加上与弘福寺和黔灵公园融为一体,又与市区近在咫尺,是一座市中有静的“城市公园”,在全国都不多见,老贵阳人爱把玩黔灵公园或朝弘福寺叫做“玩黔灵山”可见其景之美,其地位之重,已扎根在贵阳市民心中。山中古树参天,林木递茂,野花遍地,清香四溢,四时皆绿,山中有泉,泉边有树,山下有湖,湖山交映,山有韵,水有情,曲径通幽,人鸟共语,人猴共乐,黔灵山以山清、水秀、林幽、古寺为主要特色,集历史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炉,集休闲、观赏游乐为一体。每天清晨,晨练的人不下数万,而四时不绝,黔灵山已成为贵阳市民心中的一片净地,一方乐园。

1944年9月,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带领当时在贵阳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地质学年会的100 多位地质学家,在贵阳周边作地质考察。李四光指出:洛弯、黔灵山等过去曾发生过第四纪冰川作用,而黔灵山这古怪凹顶,就是当时的一个“冰窖”,从而使“狮象献瑞”这一景观的地理位置颇具地质研究的价值。

在“象王岭”之巅,建有一亭,1966 年春,书画大师刘海粟曾游于此,并亲书“瞰筑亭”三字,更增添黔灵山的文化含量。这三字已制成匾额悬挂于亭上。

黔灵山,山以林胜,景中有林,林中皆景。山中有各种类植物1500余种,其中有贵州特产而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如半夏、风荷、银杏、珙桐、水杉、秃杉、鹅耳杨等;稀有植物有岩生红粉:观赏植物有价值较高的马尾松、珊朴、云南樟、灯台树、火棘。饭子等;还有具有药用价值的苍耳、茵陈蒿、千里光、蒲公英、麦*以及种类繁多的蕨类植物,食用木油菜等。植物群落,漫山遍野千姿百态;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四季芳香;苍松翠柏,虬枝盘结,古藤倒挂;百年古树,葱郁蓊蔚,槎桠错节;泉声林下,猴跃林间,鸟鸣林中。

黔灵山,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植物王国。

黔灵公园

黔灵公园是目前贵州省4座国家 4A 级公园之一。

黔灵公园因黔灵山而得名,又因弘福寺而出名。

黔灵公园座落在贵阳城市区西北角的北京路与枣山路汇合处,离市区中心的大十字约2公里,是全国少有的市内公园之-。

黔灵公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古建筑为一体,综合形成了七大游览区:即三岭湾景区、今更名七星潭景区、麒麟洞景区、动物园景区、黔灵湖景区、二坝景区、弘福寺景区、步道景区。

黔灵公园内有弘福寺、麒麟洞、蒋介石与张学良会面处、简书墓、谢六一墓等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七大景区是:

一、七星潭景区

从檀山下动物园顺坡势流麒麟洞南侧坡下的小溪流,每遇大雨季,形成一季节性瀑布,文人称为“雨霁观瀑”。溪水(正确叫山水)流人麒麟洞外东侧的“檀泉”,汇集成潭,自此潭以下原有1个荷花、水藻塘,诗人胡知三的诗中叫它“七星湖”。2003 年改建此景时,把“三岭湾”恢复叫“七星潭”,其景区就叫“七星潭景区”。泉水由此流向南至公园大门处。依次为摇光潭、开阳潭、玉衡潭、权潭、天玑潭、天璇潭、天枢潭。沿景溪流及两岸翠嶂清涧,清泉瀑,怪石嶙峋,林木葱茏,山花点点,鸟鸣深谷,猿啼幽林,石壁貌,四季有景,金鱼跃水,“群龟涌流”(在天权潭一段水中有以黑。石为料制作的大石龟,呈黑色)。最区内可供游人观赏的景颇乡年代久远的有进公园大门内白象岭下的白象泉,为黔灵山十大桑之一,也是贵阳名泉之一。并以汉由玉料持造的上下两层井投控,每层井栏又分内外两圆,上层作园开楼是雕刻有 30 只大头像:肉鹏雕刻12只大象头像:F层图,乡大象头像14月。区”。泉玉衡潭、涧,清泉叠林,石璧岩中有以黑美的景颇多灵山十大名下两层井村30 只大杂像 14只,内圈为8只,以突出其井名为“白象泉”,而在摇光潭以北林深处则另有一名泉叫檀泉,檀泉前有一深潭,檀山清泉流入潭内,四季不干此处清幽典雅,以麒麟洞为邻。景区内还有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儿童乐园,园中有“激流涌进”“疯狂米老鼠”“双人飞天”“碰碰车”。进公园大门左侧一条长 850米的空中双轨览车索道从公园管理处直飞越 1095 米高直上象王岭上的“瞰筑亭”。1991年,公园内建成当时全国城市公园独有的黔生猕猴观赏园,沿景区可与猴为伴,与猴共乐。

二、麒麟洞景区

麒麟洞,位于公园内的檀山脚下,人口处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匾额“麒麟洞”。有泉自石罅漏出,汇为檀山涧。唐山洞,又名云岩洞。洞高丈余,钟乳石累累下垂。因洞口有一石形类蹲兽,其貌酷似麒麟,洞以此而得名。洞前为尼庵所在,有屋三楹,下为唐山洞。院中老树交阴,古藤绿石壁上盘,纠缠如龙蛇,景色幽绝,早在明代中叶,唐山洞已为游览胜地。洞口左侧石壁上有明代太监杨金 “唐山洞”诗碑。诗云:“白云深处一唐川,枕石烟落洞口连。策杖适情寻古迹,分云乘兴见壶天。千重岚气千峰翠,万颗乖珠万象悬。柯烂棋终事已往,吾身来复人桃源。”唐山清涧”为古'黔灵八景”之一,刘世恩有诗云:“百尺飞泉落涧低,空山一路有猿啼。稚川何必求勾漏,无景丹沙是此溪。”早在1530年,洞前即建有庙字一座,名“白依庵”。又对面咫尺之远处的“檀泉”,乃一大胜景,故名“唐山清涧”。

今之麒麟洞,不仅仍然是黔灵景区的一处幽静的游览休闲胜地,并且是贵阳市委市政府1982年4月确定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为,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在中华民族八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曾经“有功于抗战事业”的两位将军,张学良和杨虎臣,曾经被蒋介石囚禁于此,在麒麟洞内,陈列着相关的史料。

八十年代,麒麟洞景点有所扩大,在原麒麟洞大门坎脚的小桥以南增建一座院,使景点的面积护大,大门门眉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1991年 12 月 27 日题:“麒麟洞”。并在门外立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碑一块。庭院内有两侧回廊,现为张、杨两将军生平陈列处。抗日战争期间,张、杨两将军为了推动蒋介石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先后囚禁于此。陈列于此的照片共分九个部份:第一部份为张、杨两将军的“生平简介”;第二部份是两将军的“青年时代;第三部份是“婚姻家庭”第四部份是张学良将军分别为两所大学的题词,其中,1929年为东北大学校训题词:“急起直追”,1930年为东北工业大学工厂题词:“业精于勤”;第五部份为戎马生涯”;第六部份是“兵谏前奏”:第七部份是“西安事变”;第八部份为“幽禁岁月”;第九部份是“在贵州”。穿过庭院,在原有的小桥边,立有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2月24日决定麒麟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过桥沿小径有石级 42 级,上至原麒麟洞景点,有月门,门眉有“麒麟洞”三字。穿月门,左边即“麒麟洞”景观依旧,只洞口右侧壁上原有的明代太监杨金的《唐山词诗》,因在“文化化大革命”时期被损坏,而今的崖摩石刻是后来复原的,基本上仍真迹完整。洞口为一小天井,右边有平房五间,靠进月门一边四间为张、杨囚禁室,第二间为“客厅”门眉上有“张杨囚禁室”标帜,进客厅右边的房间为赵四小姐卧室客厅左边第一间为餐室,第二间为张学良将军卧室,分别陈列着少许床、桌、用具,第五间另行开门,不与四间相通,是特务室。

最后一屋建筑为游人休闲处,前面的建筑叫《麒麟茶苑》为了凡大师题书,茶苑有楹联,上联:“洗砚鱼吞墨”,下联:烹茶鹤避烟”。后面的建筑为《水月轩》,供游人品茶、对奕、静息。全部建筑的东北边有花池、茶座……。四周千树竞绿,鸟语花香,游人至此,屯生世外之感。难怪明代太监杨金的《唐山旧诗》中,有“吾身来复人桃源”之句。《水月轩》后有小径直通动物园后通道及上关刀岩。

1982年2月23日,洞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中共贵阳市委决定这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动物园景区

位于“黔灵八景”之一的檀山与天马山之间的山窝。是一处繁育、研究、观赏三合一的野生动物园,这是目前全省动物门类较多的动物园,在西南诸省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座坐落在群山峻岭中的动物园,依山顺谷修建了各种笼舍及饲养场,其中,建有猴馆、熊猫馆、狮馆、虎馆、熊池、斑马园、鹿园、骆驼场、莽蛇馆及飞禽馆……等。笼舍面积 3300平方米,圈养着各种珍禽稀兽五十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动物大熊猫、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孔雀等;有产于贵州的名贵动物华南虎、黑叶猴、金丝猴、长尾雉、红腹锦鸡、白鹇鸟等;常见的鸟类便有五十余种,如柏劳、寿带、画眉、云雀、珍珠鸟、杜鹃、翡翠鸟、猫头鹰、秃鹫等;一般常见动物有野猎、羚羊、牦牛、獐、鹿、豺狼、刺猪、穿山甲、野牛、长颈鹿等。

在饲养和繁殖野生动物方面,动物园成功地繁殖了华南虎五十一头,支援了国内十三个城市的动物园,并曾出口到苏丹、朝鲜等国。对黑叶猴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繁殖习性的研究,已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动物园还择取了猴群放养的办法,将部份猴子放于黔灵山中,成群的猴儿跳跃嬉要于丛林之中,觅食于上弘福寺的“九曲径”上,与游人共乐。

四、黔灵湖景区

黔灵湖是 1954 年在黔灵山后栏河、筑坝围坎,掘地而成。湖水面积约 20 公顷,蓄水量约 100 万立方米,湖光山色,静雅相宜。沿湖周边的长廊、水榭、茶室、餐厅,碧瓦朱棂,掩映在绿扬碧柳间,颇具江南特色。湖岸半山平地上的烈士陵园,雄伟高峻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然屹立,青松翠柏簇拥,野花护卫。台阶六层,广阔恢宏,气象肃穆。是贵阳市又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当清明时节,各学校的少先队员、大、中学生,机关职员、人民团体,甚致自发的市民,都纷纷前往纪念碑前礼奠先烈,鲜花铺地,花圈绕立,太场则楼。有风挑面,潮面场发,黔灵湖,可谓是烟花三月胜扬州。

西月的黔灵湖,山是绿的,地是绿的,水是绿的。视野所&,是绿的,真乃深山藏碧玉,人在绿中游!

五、二坝风雨桥景区

二坝风雨桥,把二坝东西两侧联通。坝东为新建的二层。码头,坝上建廊,廊为圆顶翘角,黄瓦红楹。廊内两侧,积绘花鸟水。置身廊内,临风面水,两湖景色,一览无余。出坝廊,依山就建有茶室,造型典雅古朴幽静。从小关湖流来晶莹的湖水绕山穿林木花丛而出,形成一个清溪世界。这里茂密的植被,葱绿翠美小径环绕林间,曲径通幽。

茶室旁有一古老地下泉水,从山麓涌出,内含多种矿物质,其味甘甜异常,每天清晨,成千市民不远数里,从筑城的四面八方来此背水,被誉为第二圣泉。

六、步道景区

自1999年开始,公园先后开辟了白象岭、檀山、关刀岩(贵山)大罗岭、狮子岩、马鞍山等盘山步道,总长达 13.5公里,进公园大门上狮子岩步道,走白象岭沿山可直通关刀岩,转上马鞍山绕道大罗岭,再越檀上、宝塔峰,观弘褔寺,上象王岭,在瞰筑亭上饱览筑城新貌。

步道石级蜿蜒如长龙,忽高忽低,忽隐忽现,有时行至岩前无路,转过岩后别有天。沿步道一周,尽领山林清新,猴跃鸟语,林藤遇,历代摩岩,旧时战壕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还砌有以鹅。铺的健身道,供游人,晨练者“按穴位法”踩脚健身。 七、

弘福寺景区(另有专述)

黔灵公园,美在山水,美在自然,贵在城中,无泉不甘,古净,湖光山色,名胜古迹,福地洞天,人文荟萃,四时皆录,堪称胜地。

弘福寺

弘福寺是十方丛林,为黔中佛教圣地、贵州名刹。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弘福寺座落于黔灵山杖钵峰、宝塔峰、象王岭三峰相拥的山窝中,四周有“玉猊拥座”、“狮象献瑞”等“黔灵八景”中的祥瑞诸峰相拥,从风水学上看,有祥瑞相照,故有灵山福地之称。弘福寺开山始祖赤松和尚为宝刹取名“弘褔”,除以“弘福”二字乃“弘福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在建寺的位置选择上,恰恰定在“狮象献瑞”和“玉猊拥座”这几座灵峰之间,取“天合地就”,“福(佛)至心灵”。

赤松和尚选此福地建寺,其诗有曰:“旭日照黔灵,四周气象明,山开非鬼斧,路业有仙名。境僻坐心静,溪声鸟语清,宾朋同席地,细看蓓花平。”寺院殿堂,规模宏大,结构典雅,迴廊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朴,整座庙字环境优美,春天莺歌燕舞,百花争艳,夏日蝉鸣茂林,秋日丹桂飘香 红豆生辉,冬日满树银花。游人至此,四时感受不同,世外之感顿生。

弘福寺的主要建筑,由外至里有法华塔、九龙浴佛石壁、大山门(佛家亦叫“三门”)、钟楼、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方丈苑、碑廊、五百罗汉堂、素香斋等建筑 72 座,加上放生池、茶楼等处,占地近 11433 平方米。进人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

弘福寺建寺至今,已有三百三十多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见黔灵山灵气瑞相,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多年努力,建成此寺,取名黔灵山弘福寺。赤松和尚是弘福寺的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乾隆四年(1739年)清庭颁赐《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民国初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民国 18年(1929 年)果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废僧散,庙宇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省及贵阳市他用。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1983年,弘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重点开放寺院,同时贵州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28日交还僧人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在省、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怀重视和四从弟子的支持下,弘福寺不仅焕然一新,佛光增辉,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建筑物,更显庄严恢宏的气象,成为贵州省一座庄严雄伟,道风纯正,禅门临济中兴祖庭。

弘福寺在经典文物、古迹方面犹保存一批珍贵文物,计有:一.赤松和尚开辟的九曲径;二、徐霞客游过的古佛洞;三、矗立于大门外右前方的法华塔;四、弘福寺开山祖师赤松和尚纪念塔及历代长老塔林;五、朱德、董必武及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等 100 位名人撰写的诗词碑廊;六、清乾隆时期朝庭颁赐的《大藏经》;赤松手迹《黔灵山志》十二卷;八、悬于大山门钟楼上的明成化大铜钟;九、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国内罕见,弥足珍贵的五百罗汉塑像。

石刻琳瑯猴趣融融的九曲径

从黔灵公园正门进山上弘福寺,盘山古道九曲径是游人观赏的一景。九曲径,经俗所称“二十四个文字拐”达弘福寺,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赤松祖师开辟,咸丰年间两度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拓宽加固。全经石级383级,左边岩石多石刻,沿有古佛洞、亭 、灵官亭、洗钵池等古迹。

古能洞 此洞为黔灵山最早古迹之一,比弘福寺早34年。明代著名游行家徐霞客崇祯十一年(1638年)曾到此游览。

䆗亭 在九曲经第五拐道临辟而建。石壁上有天然石窦,幽深而“腹”空,昔日吹之有声,响亮彻应,故为“亩”其亭亦称“宣亭亭中佛字为清嘉庆年间贵州巡抚陈预书。现石窦被塞,吹之不响,实是可惜。

灵官亭又称灵官殿 在九曲径第八道拐上,该亭原有一联曰:“鞭下无情,打尔明中作恶;头上有眼,看他暗里行奸。”

洗钵池 在九曲径第九道拐,赤松有诗赞曰:“万斛泉源一鉴明,闲来洗钵有余情。照心不练澄波月,鸟语松风趣自生。”此池即“黔灵八景”之一的“洗钵澄溪。”

九曲径沿左壁多有摩岩石刻,贵阳著名的东“龙”、西“虎”的'虎”就刻在此径道旁。从下沿径而上,第一道拐旁有我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于庚申(1980 年)瑞午题书的“九曲径”石碑,此碑标帜九曲径始。自此始,九曲径摩岩石刻逐一展现,计有:“万古不磨”修路碑记),碑文为:“贵州等处承宣布使司布政使,贵州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李之摔督理贵州粮事务兼分守贵东道布政使司。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成已。开建黔灵赤松道领”;明嘉靖庚午黄守元题“第一山”;黄源题“起春归去强登山,石径云深九曲环。苍木迎人争迎笑,时闻鸟语与关关”;著名的西“虎”刻在一拐道左岩壁上,为黔灵山最大的摩岩,该字高 6.5 米,宽3.82米,系清咸丰十年岁次庚申(1960年)腊月总督赵德昌书;此处还刻有清赵德昌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孟夏题书的“多行好事,广积阴功。”第四拐道右旁坎上有佚名题书的“明心”和“见性”摩刻;第五拐道亩亭左侧岩壁上有原为清同治九年夏,袁思毕所题今重刻:“赤松旧隐”;第八拐道石壁上临川徐继书于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秋所题狂草“佛”;1959 年 10月国家已故领导人董必武题黔南第一山”;1991 年田光书题“正法眼藏”;还有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戍(1760 年)石阡府陈奕禧题的“黔南胜境”;有佚名所题“佛即是心”:有194年赵朴初先生题”南无阿弥陀佛。九曲径上尚有“菩提路”等石刻。

20世纪80年代开始,黔灵公园内动物园驯养的猴子放归大自然后,黔灵山的自然环境成了猴子的"自由王国”"成群的猴子大“菩提路"等石刻。要在九曲道上,与人要食,伴人游览,人猴为友,增添了游人漫步九曲径的乐趣。

庄严法华塔

从九曲径上至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的法华塔。矗在大山门右前方的法华塔是 1990年建造,塔为七级,寓“七级潭屠”之意,高 14.5米,奉藏《妙法莲花经》,塔六方,刻三十方佛。佛经摘录均由名书法家书写,塔后有建塔因缘功德埤。塔周有石档相护。

法华塔左边,即上完九曲径,有双桥,小溪,当年有竹丛“黔灵相护。八景”中的“翠竹龙潭,即在此。

书有“弘福禅林”四个大字石壁,石壁上写有憨山大师法语两边有贵州著名书法家张星槎写的对联,上联“万木参天亚佛国”下联“双峰对峙护山门”。绕过大石壁,背面即九龙浴佛大型石雕正对大山门。经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有九龙吐水为之沐浴。九条姿态各异的龙腾云吐水,栩栩如生,祥云相拥,瑞彩千条。石雕在1992年 10月落成后即受游人欢迎,游者无不以此为吉祥,闭目用手触膜石雕正中,以测“运气”,且多有游人在此留影。

大山门又叫三门。山门外北端在 2002 年弘福寺建寺 330年时,竖有纪念碑一座,巨大的石碑骑在一巨龟背上,碑中央刻着“松道场“四个大字,两边有联,上联:广开金界创建禅林万千信,怀祖德”,下联:“永护产幢弘宣佛学三百余年绩宗功”。纪念碑面刻有“赤松祖师道场纪念碑记”

大山门是进人弘福寺内的一座庄严宏伟的寺门,是一座有个调门的牌楼式建筑。洞门布局为中间一个大洞门,左右各一稍小些的洞门,它象征佛家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亦称叫“三门”,山门前一对巨形石狮分立左右。中门门眉上层是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寺名:“弘福寺”,二层是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 1959 年 10月登黔灵山题:“黔南第一山”。右洞门门眉有“人解脱门”右洞门门眉有“登清凉地”各四个大字寺院山门两边红墙有“南无阿弥陀佛”分书左右墙上。

钟鼓楼

进入大山门内,有呈两层猎角式阁楼两座分立于左右两侧。位于大山门内右侧的是钟楼,二层内悬铜钟一口,铜钟高四尺余钮长一尺五寸,口周一丈六尺,重三千余斤,铸于明代成化五年(1489年),比弘福寺建寺早 233 年。原在城内大兴寺内,1980年移此。这口明成化大铜钟为贵州名寺铜钟之最。

鼓楼位于大山门内左侧。

天王殿

入寺后,第一座殿堂是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化身坐像一尊(故亦称弥勒殿),佛像坦腹竖一滕,笑容可掬。殿背供地藏王菩萨像一尊。殿的左右两侧,分列“四大天王”像(故称天王殿),高八尺,彩塑,极其英武之姿。“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执琵琶者为东方持国天王;执剑者为南方增长天王;持蛇者为西方广日天王;持伞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四王各据一方,护持世间,风调雨顺,故又称护世四王。

观音殿

第二重殿堂为观音殿,大殿正门上方有“大慈大悲”金字匾额殿中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一尊,高三公尺,髻顶宝冠,胸垂缨珞端庄慈祥。三十二臂表示菩萨三十二应身,大慈大悲,寻声救苦。菩萨背面供塑一尊顶盔贯甲,手捧宝杵的韦驼菩萨,是寺院的护法神。临济禅宗第十五代(即当代)慧海大和尚有题曰:“菩萨何名观自在?原从五蕴悟真空。空而不空缘起在,不空而空性相通。即色即空空无处,毕竟清净是真空。大众从斯明佛意,国泰民安万象隆。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弘福寺院中最大的殿堂,位居最上层。也是全寺的佛事中心,寺的主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大雄宝殿举行。殿门上悬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也是全国知名的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题额:“大雄宝殿”。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称释迦牟尼为大雄,意即英勇无畏,因此,称该殿为“大雄宝殿”。

殿中供奉佛祖释加牟尼佛结跏坐像一尊,高二公尺,髻顶宝冠,两腿双盘,面容端庄慈祥。两侧分塑迦舍、珂难尊者立象,正殿两侧左塑文殊菩萨跨狮,右塑普贤跨白象。

大殿左右两厢各九尊金塑18罗汉造像,或庄或谐,形象生动殿前分立两柱经幡。殿后中供西方三圣塑金立像,金光灿烂,各具妙相,居中者为阿弥陀佛、左边是大势至菩萨、右边是观世音菩萨。

玉佛殿

上弘福寺朝山拜佛或游览之人,不到玉佛殿观光,将为憾事。玉佛殿非重要佛事活动场所,但供观赏的价值颇高,殿内诸佛乃缅甸籍华尼宏慧请自仰光的玉佛,其中,释迦牟尼佛坐像高1.5米宽1.2米,重 900公斤,玉质优良,做工精细,慈相庄严。殿内并有弥勒、观音等玉雕佛像十余尊,其中犹以观音卧像玉雕最为优美而无华。

藏经楼

面积 150 平方米的藏经楼,陈列大经柜,内藏《乾隆大藏经》《中华大藏经》、《房山石经》各一部及上世纪末请回的藏文《大宝伏藏》《宁玛全集》、《丹珠尔》、《甘珠尔》经书各一套珍藏。

五百罗汉堂

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盛世到来,弘福寺特新建了五百罗汉堂,罗汉堂内供奉的五百阿罗汉,国内罕见,弥足珍品,其工艺艺术,堪称精品。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意为“破恶”(破烦恼恶习)、“无生”(超越生死)、“供应“应当接受众生的尊敬和供养)。也即是超越生死,得大解脱的圣者。当年释迦牟尼佛入大涅般后,以大迦叶为首的上首弟子五百大阿罗汉在灵鹫山七叶窟集合,将佛陀一生行化的言论,结集为经律论三藏经。从此,五百阿罗汉之名载入史册,各有其姓名并有其成道的史实,并排列了先后次序。此五百罗汉塑像,作工精细,形态各异,有的颀长,有的瘦削,有的须眉老苍有的白哲年少,有的游戏神通,有的矜容晏坐者,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每尊罗汉,均刻名其上。

放生池和航海观音

曲尺亭侧有放生池,前池立有观音菩萨,脚踩莲台,手持莲花慈眉闭目,名航海观音,是二十世纪末新增景观,游人多在此留影。

碑廊

碑廊内有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著名佛教界人士赵朴初等百人的诗词碑刻,选其一二恭录于后:(依年代为序)其一,清赤松题瞿脉草书:“翠嶂清溪跨白牛乐眠水草已忘忧,横吹铁笛无腔调,水月松风一韵收。”其二,清山东河泽刘藻《黔灵山》“拂竹攀藤破绿苔,侧峰横岭自天开。黔阳十月犹蒸燠,喜到清凉法界来。松籁清寥殷户流,残英琐碎缀崖幽。何当更待梅花发,折取高枝山岭头。其三,清湖广总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陈夔龙书:“石磴重寻旧点苔,荡胸绝顶白云开。人如退院闲僧在,我为看山到庭来。落叶伴飞烟外寺,拈花一笑佛前梅。亭碑剥蚀依稀认,谁向天荒壁本荣?大好黔南第一峰,回栏曲曲路重重。客来流火双祺茗,风送奔涛与壑松。石壁又添新韵事,钵池难照少年容。平生出处殊五播,喜听阇黎饭后钟。”其四,当代朱德诗:“黔灵山上望贵阳,十年建设换新装。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其五,董必武诗:“竟上黔南第一山,老夫腰脚尚称顽。泉清树古叶微脱,寺外双峰峙若关。”其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书“赤松开辟黔灵径,慧海重光五摄。众塔成牌影相德山花游佛作屏墙。厦台楼阁多层次,花卉森林出翼香。满目琳琅书画展, 猿攀鸟舞好风光。”

更设有名人书法作品供游人观赏,内有董必武书“黔南第-山”。赵朴初先生书“弘褔寺”。周而复先生书“梵音不绝”。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书“弘福禅林”,还有我省著名人士田光烈、陈福桐、黄济云、戴明贤、以及崇慈法师……等当代名人书法作品。

祖师塔林

这里为赤松纪念塔及历代长老塔林。

在弘福寺内,还有两株百年红豆树,每到金秋,花开红艳。”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有相思鸟常跃枝头,亦有情侣花开时节干树下留影。

今红豆树坎脚附近原有岩石一座,状如传说中的神兽狻猊即:“黔灵八景”中的“玉猊拥座”此景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