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介绍

贵阳市图书馆前身为1963年10月建立的贵阳市文化局阳明祠阅览室。1978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建馆,馆址在华家阁楼,1979年 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12月26日,贵阳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向社会开放。新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南明河畔、河滨公园对岸 青云路 424号,建筑面积10421平方米,内设阅览座席572个,服务窗口15个(读者事务部、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室、 盲人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现报刊借阅室、过报刊阅览室、少儿图书借阅室、自学室、文史艺术图书借阅室 、主书库外借处、地方文献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港台文献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我馆现有编制76人,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 馆员11人,馆员28人。

2000年,我馆被人事部、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同年获得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颁发的"读者喜爱的图书馆"荣 誉称号。2006年,荣获"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1998年、2004年、2009年分别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三、四次评估中获 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地市级)"。多年来保持着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 基础服务

我馆现有藏书155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83.5万册(件),年购书经费200万元,持证读者31743个,年接待读者约30余万人次。我 馆已实现"零门槛、全免费"的服务。

2 流通点及分馆建设

我馆在全市乡镇、部队、监狱等系统建有馆外图书流通点19个,分馆7个(金阳行政中心分馆、武警贵州省总队训练基地分馆、 碧海花园社区分馆、瑞华社区分馆、贵州省羊艾监狱分馆、白云监狱分馆、女子第二监狱分馆),分馆和主馆之间已初步实现通借通 还。据不完全统计,我馆分馆、流通点的读者大约在2.5万人,每年我馆配送图书到各流通点60点次,周转图书20000册次以上。

3 二次文献服务

馆内业务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应用软件为ILASⅢ。我馆编印《文化信息》、《生态文明建设信息》、《经济政策信息》、 《农业科技文摘》四种二次文献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4 特殊人群服务

4.1 残疾人服务

我馆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残疾人的服务工作,注重为他们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力争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无障碍的服务,如加强 馆内无障碍设施建设,确保残疾读者出入方便;设立专门的盲人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室,为盲人读者配备专用的电脑、盲文点显器等 先进设备;与贵阳南站残联、贵阳市盲聋哑学校、贵阳市盲人按摩所、贵阳按摩医院等签订送书协议,为他们提供送书服务;与贵州 省图书馆在省盲人按摩院建立首个盲文图书联合流通点。

4.2 农民工服务

我馆坚持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服务,先后走进"四方河小学"、"俊英小学"、"晒田坝小学"等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为他们送去"知 识大礼包"和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知识大礼包"里有我馆免费赠送的读者借阅证、《道德.文明.礼仪常识》、《青少年自我保 护教育光盘》、《科普系列光盘》等;阅读推广活动包括"经典诵读"、"手工书签"、"快乐绘画"、"我的影院"雷锋系列电影展播等, 活动受到了农民工子女的热烈欢迎。

4.3 未成年人服务

我馆以少儿图书借阅室工作为基础,多年来长期坚持举办"小博士信箱"、"少儿书画展"、"迎春灯谜会"、"手抄报比赛"、"剪纸比 赛"、"爱心书屋"、"七彩夏日,同享书香"等传统活动,深受小读者的欢迎。2012年,我馆少儿部与贵阳广播电视台合作举办"书香少 年"节目,通过FM88.9电台广播,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同年,我馆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 的"绘出心中的童谣—全国少年儿童童谣绘画创作征集大赛"评比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4.4 老年人服务

我馆一贯注重对老年读者的服务,引导广大老年人多读书、读好书,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先后举办了"中老年人疾病防治"讲座 、"老年读者电脑培训班"、"老贵阳的记忆"读者座谈会、"迎新春中老年读者"摄影展、"悦读有约——老年读者征文"等活动,受到老 年读者的极大赞赏和欢迎。

5 "林城读书月"活动

从2007年起,我馆每年都积极参与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林城读书月"大型活动,为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做出了应有贡献。传统 活动有两项,第一是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向贵阳市民推荐100种好书,通过《贵阳日报》、《贵阳学习网》等渠道向市民发 布书目信息;第二是以"市民文化讲坛"为平台,举办公益讲座近百场,讲座主题包括"健康和养生" "科普知识"、"文史修养知识"、" 农业实用技术"等。六年来,"市民文化讲坛"吸引了5万多名读者及市民的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6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2年,我馆成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贵阳市支中心",建成了设备先进的多媒体阅览室。我馆共享工程中心使用卫星 系统接收资源数据包,并及时解包安装到资源发布服务器上,资源内容包括电影、专家讲座、文化百科知识、法律、军事知识、农业 科普等内容。

7 数字图书馆

2003年起,我馆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建设初期主要开发了贵州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并购买了部分电子图书和CNKI期刊数据光盘 ;2007年开始,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同意我馆用40%—50%的购书经费购买数字资源,我馆随之加大了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2009 年5月,我馆在西南地区首家开通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28万册、贵州文史资料数据库、贵州历代地方志集数据库、CNKI学术期 刊和重要报纸数据库。2011年,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正式启动,我馆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点的市级图书馆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120万元,我馆数字图书馆得到加速发展。目前我馆数字图书馆拥有中文电子图书70万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和重要报纸数 据库1700万篇、银符考试模拟题库9600余套、点点动漫书库372套、尔雅教育视频1045集、九星时代电子报刊1100种、贵州文史资料 数据库668种、贵州历代地方志集数据库2497种、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中国政报公报文献总库和超星名师讲坛视频数据库等,馆 藏数字资源达到了23TB。

8 移动图书馆

2011年10月18日,我馆在西南地区地市级图书馆中首家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广大读者朋友可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终端设 备进入并使用贵阳移动图书馆,并在我馆范围内可免费利用Wi-Fi上网获取网络资源。2012年9月,我馆又研发了"贵阳移动图书 馆"IOS和安卓客户端,上传至苹果商店、谷歌电子市场、安卓市场等主流软件平台,目前下载量已近5000次。为推广无线阅读,我馆 还专门购置了10台平板电脑,设置了专门的无线阅读体验区。

9 创新服务

2009年9月,我馆在西南地区首家开通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室,实现了24小时×365天全天候的服务;2012年10月,我馆与贵阳市 邮政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邮局的配送网络,推出了电话借书服务,读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我馆的文献服务;2012年12月 ,"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落户观山湖区金华园社区,这是我馆打破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3年3月 ,我馆充分利用电话借书和数字图书馆的远程借书优势,大力推进"书香校园"服务,利用学生午休时间,办理借阅手续,受到了学校 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时光荏苒,贵阳市图书馆在不断的探索中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在前行中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无论是基础文献建设的科学性还 是日常服务工作的人性化,无论是读者活动的日益丰富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日趋完善,无论是对弱势群体的广泛关注还是对基层服 务点建设的不断加强,我馆全体职工都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热情,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发展。2013年,我馆将以"我市创建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升华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更新服务方式,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提升贵阳城市文化 品味做出贡献!